**电铸(Electroforming)工艺流程详解**
电铸是一种通过电化学沉积金属来制造精密零件的工艺,其核心步骤包括 **芯模制备、导电化处理、电铸沉积、脱模及后处理**。以下是详细的工艺流程:
**1. 芯模(母模)制备**
电铸的第一步是制作高精度的芯模(母模),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精度。
**芯模材料选择**:
- **金属芯模**:不锈钢、铝、铜(需表面钝化或涂脱模剂)
- **非金属芯模**:树脂、塑料、蜡(需导电化处理)
- **光刻胶芯模**(用于微细结构,如MEMS器件)
**芯模表面处理**:
- 抛光至镜面(Ra ≤ 0.02μm)
- 镀铬或涂覆脱模剂(如PTFE、石墨)以方便后续脱模
**2. 导电化处理(仅非金属芯模需要)**
非导电芯模(如树脂、塑料)需进行导电化处理,方法包括:
- **化学镀**(如化学镀银、化学镀镍)
- **真空镀膜**(磁控溅射、蒸镀)
- **石墨涂层**(适用于低成本方案)
**3. 电铸沉积(核心步骤)**
将芯模作为阴极浸入电解液,通直流电使金属离子沉积在其表面。
**(1) 电铸液体系**
| **金属** | **常用电解液** | **典型参数**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**镍** | 氨基磺酸镍溶液 | Ni²⁺ 80-120g/L, pH 3.5-4.5, 50-60℃ |
| **铜** | 硫酸铜溶液 | Cu²⁺ 40-80g/L, pH 1-2, 25-30℃ |
| **金** | 氰化金钾溶液(用于电子行业)| Au⁺ 5-20g/L, pH 8-10, 50-70℃ |
**(2) 电铸参数控制**
- **电流密度**:1-10 A/dm²(过高会导致粗糙,过低效率低)
- **温度**:通常40-60℃(影响沉积速率和结晶质量)
- **pH值**:需严格监控(如镍电铸pH 3.5-4.5)
- **添加剂**:
- **光亮剂**(改善表面光洁度)
- **应力调节剂**(减少内应力,如糖精用于镍电铸)
- **整平剂**(提高复制精度)
**(3) 沉积方式**
- **直流电铸**:传统方法,成本低,但易产生应力
- **脉冲电铸**:改善沉积均匀性,减少缺陷
- **喷射电铸**:用于局部增厚或快速沉积
**4. 脱模**
电铸层达到所需厚度后,需从芯模上剥离:
- **机械脱模**:适用于简单形状(如敲击、液压顶出)
- **化学脱模**:溶解芯模(如铝芯模用NaOH溶液溶解)
- **热脱模**:利用热膨胀系数差异分离(如树脂芯模加热软化)
**5. 后处理**
脱模后的电铸件可能需进一步加工:
- **热处理**(如200-300℃退火去应力)
- **机械加工**(车削、铣削、抛光)
- **电镀/涂层**(如镀金、镀铬提高耐磨性)
**6. 质量检测**
- **尺寸精度**(三坐标测量机CMM)
- **表面粗糙度**(白光干涉仪、轮廓仪)
- **力学性能**(硬度测试、拉伸试验)
**7. 典型应用案例**
| **行业** | **应用** | **电铸材料** | **精度要求** |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|
| **电子** | IC引线框架、连接器 | 铜、镍 | ±1μm |
| **光学** | 非球面镜模芯 | 镍 | 面形误差<λ/10 |
| **医疗** | 微创手术器械 | 镍钴合金 | Ra < 0.05μm |
| **汽车** | 燃油喷嘴微孔 | 镍 | 孔径±2μm |
**8.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**
| **问题** | **原因** | **解决方案** |
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沉积层粗糙 | 电流密度过高 | 降低电流密度,添加整平剂 |
| 内应力大 | 溶液pH或温度不稳定 | 优化工艺参数,使用脉冲电铸 |
| 脱模困难 | 芯模表面处理不当 | 改进脱模剂或改用可溶性芯模 |
**总结**
电铸工艺流程的核心在于 **芯模制备、导电化、电铸沉积、脱模及后处理**,适用于高精度、复杂结构的金属零件制造。通过优化电解液成分、电流参数和脱模方法,可生产出微米级精度的关键零部件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光学、医疗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