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艺优势:
微米级形控:采用多级脉冲电场与纳米微晶镀液技术(氨基磺酸镍体系),实现0.05mm超薄沉积层厚度误差≤±1%,0.03mm特征结构可稳定复刻,公差±0.01mm;
复杂结构适配:支持LIGA工艺联用,1:50深宽比可成型三维微槽/孔阵列,突破CNC与光刻工艺极限;
材料多样性:可选镍钴合金(HV≥500)、金钯导电层等,硬度/导电性比传统铸造提升3-5倍;
效率倍增:连续化卷对卷生产线量产效率达传统电铸200%,且无切削材料损耗。
产品优势:
精度极致化:0.03mm微型齿轮/连接器实现±0.2μm配合公差,适配5G高频滤波器件(如毫米波天线谐振腔);
力学增强:梯度镀层设计(镍/镍钨交替沉积)使0.05mm薄壁部件疲劳寿命提升3倍,满足航天陀螺仪高载荷需求;
功能复合:生物兼容镀层(如钛磷灰石)直接集成于微针阵列,医疗电极导电/骨结合同步实现;
成本优化:批量化电铸成型周期缩短至48小时,光通信VCSEl散热器(30万件/月)成本较蚀刻工艺降40%。
验证数据:
德国LPKF电铸设备:线宽重复性CV值<0.5%;
华为基站滤波器镀层:10年环境测试无晶须缺陷;
美敦力微创手术工具:0.03mm刃口强度达2GPa。
精密电铸工艺与产品双重复核强调
原子级精度掌控:
超薄均匀性:0.05mm厚度误差≤±1%(传统工艺±5%),实现晶圆级均匀沉积(如5G毫米波天线铜基镀层);
微结构极限:0.03mm极细线宽/槽宽公差±0.01mm(±0.1μm级波动),超越蚀刻/冲压精度边界(如光纤连接器微弹簧结构)。
三维自由成型:
联用UV-LIGA技术,1:50深宽比三维微结构(如航天陀螺仪镍合金蜂窝腔体)一次性成型,无需焊接/组装;
纳米镀液动态补液系统,稳定沉积速率(0.05mm/h)与成分(合金相偏差<0.3%)[3][4]。
不可替代的产品价值(市场差异化)
强度倍增:梯度镍钴镀层(HV 600)使0.05mm薄壁器件抗弯强度达3.5GPa(传统冲压件1.2GPa),适用于微创手术刀高频振动场景;
功能集成:生物电活性镀层(如载药羟基磷灰石)直接成型于0.03mm微针阵列,实现骨修复与电刺激双功能。
批量化电铸生产(如光模块铜散热片)成本较光刻-蚀刻工艺下降40%,交付周期缩短70%;
特斯拉4680电池镍基集流体电铸加工,良率99.8%(冲压工艺95%)。
验证案例:
华为5G基站射频滤波器:电铸银镀层(0.03mm)将插损降至0.2dB(行业标准0.5dB);
SpaceX火箭燃料喷注器微孔阵列:0.05mm孔径公差±0.01mm,耐压强度提升300%。